考研建筑设计题怎么复习,我没学过设计

时间:2013-03-14 03:4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标签:考研建筑设计题怎么复习,我没学过设计
三、学习方法解读 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 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
考研建筑设计题怎么复习,我没学过设计》文章地址:http://www.tfxk.com/zixun_shenghuo/0314354E2013.htm


        三、学习方法解读
       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 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3.真题的使用方法
       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四、专业课复习特点
       考研总的来说可以说是专业课的较量,公共课过线很容易,但是拿高分很难,恰恰相反,专业课得分很容易,只要你自己肯下个功夫,建筑历史拿到110分,快速设计拿到110分基本没有问题,两门公共课再拿到130分,总分达到350,考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甚至其他学校,都没什么问题,因此说,专业课才是“王道”!

       下面,我就考研专业课的复习方法说一些自己的见解。快题很重要,平时都要练,也是提高得比较快的一个科目。快题练习不一定要每次都画一个完整的快题,可以每天画个平面或者透视什么的。最好形成自己的模板。

       英语和快题一样,在考研的阶段最好是每天都要复习。每天复习一个小时左右也就够了。英语的复习主要是保持语感。历年的真题非常重要。一定要反反复复研究透。里面出现过的单词最好都能记下来。 

       政治的复习,买一本当年的大纲解析,顺一遍,做笔记,之后主要就是反反复复地看,形成知识框架。记住政治最重要的是理解,不是背。题目不需要做很多,但是历年真题还是要做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大概是十一,二月的时候会出时政的书和题,启航的不错。 

       建筑历史的复习大家的区别最主要在于复习的精细度,那些大的线索有用心的人基本都能记下来,可是比如某个建筑的建造年代这样一些细节信息就不一定大家都会去记,赢就赢在这些地方了,所以在复习的开头就要养成好习惯,要关注细节信息。 

       所有的科目复习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表,因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比如我每天的时间是学习8个小时,娱乐8个小时,睡觉8个小时,肯定不适合大多数人)但最重要相同的一点是,每个科目都是注重理解,便于理解的方法对我来说是快速多遍,这样知识比较能够前后联系,切忌死盯这一个知识点,一定要融会贯通!快速多遍对我来说是最好的方法,复习到考研的最后阶段的时候,我能够做到每天都把政治,历史所有的内容从头到尾过一遍。 

        五、专业课复习全年规划  
        1、零基础复习阶段(2010年6月前)
       本阶段主要用于跨专业考生学习基础参考书,<<中国建筑史>> 潘谷西.<<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罗小未(清华大学教授)以及<<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以前的),要求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最终基本达到建筑学本科水平。开始学习快速设计的技巧。

        2、基础复习阶段(现在-2010年8月) 
       本阶段主要用于跨专业考生学习指定参考书,<<中国建筑史>> 潘谷西.<<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罗小未(清华大学教授)以及<<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以前的),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本专业考生要在抓好专业课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温习指定参考书,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练习快速设计的基本功,掌握快速设计的要领。

        3、强化提高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
       本阶段,考生要对指定参考书,<<中国建筑史>> 潘谷西.<<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罗小未(清华大学教授)以及<<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以前的),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多练习快题设计,提高自己快速设计的能力。

        4、冲刺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
       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

        六、各阶段具体学习计划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2010年9月)

1)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该专业阶段的核心课程:<中国建筑史>> 潘谷西.<<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罗小未(清华大学教授)以及<<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以前的)。(参考书目,利用上一年的参考书目)
目标2: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兴趣爱好,基本了解该专业的知识框架和理念,为下一阶段的复习夯实基础;多练习基本的绘画能力,为快速设计打下基础。

2)学习任务
①泛读<中国建筑史>> 潘谷西.<<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罗小未(清华大学教授)以及<<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以前的),建构建筑历史的理论框架。
②学习每本教材,需在结合自己的理解绘制知识理论框架图构,建构知识体系。
③学生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记录,上报教务老师,并与教务教师沟通请教。
④扩展知识面所需书籍。
⑤综合练习:检测前一阶段学习效果配有参考答案自测。
⑥学生在8月30日上交每门课的理论知识框架图。
⑦不要求记忆只要求理解!

3)详细规划
        一、阶段目标:对指定参考书目进行“地毯式”学习一遍,了解全书内容,理解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

        二、注意事项
       1.学习任务中所说的“一遍”不一定是指仅看一次书,某些难点多的章节可能要反复看几遍才能彻底理解通过。
       2.本阶段学习重在理解,不需强制记忆,但一定要全面。
       3.每本书每章节看完后最好自己能闭上书后列一个提纲,以此回忆内容梗概,也方便以后看着提纲进行提醒式记忆。
       4.看进度,卡时间。一定要防止看书太慢,遇到弄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专业咨询师或本校老师。
       5.看书过程中,有条件听课的一定要去听听目标院校导师的课。要是不方便的话,本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可以去听一下。

        三、复习进度安排
       由于建筑历史涵盖的内容最广,所以该计划是根据建筑历史的复习进行制定的。安排如下:
       《中国建筑史》: 3月5日-5月2日
       《外国建筑史》: 5月3日-6月6日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6月7日-7月10日
       注: 7-8月  要关注新出台的2011年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看与往年有无变动,变动往往就是出题的重点所在。

       第二阶段:强化提高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

       1)学习目标: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整理、掌握重难点,完成参考书配有的习题训练。
       2)学习任务: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整理真题答案。
       3)详细备考方案

        一、阶段目标: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
分清、整理、掌握重难点,完成参考书配有的习题训练。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整理真题答案。

        二、注意事项
       1. 将参考书中的概念、原理要注意理解记忆,书中的例题要做一遍。
       2. 课后习题尤其是指定习题要完成,要规范地写出答案。
       3.把书上可能考到的名词解释、问答、论述等文字性的题目都整理在笔记本上。
       4.将全书的重点归纳成一系列的知识点,一定要有系统性。这样做的好处是加深印象,并且对知识有更加系统的理解。

        三、参考书深入复习计划

       (一)新大纲复习计划:新大纲一般在9月中旬出台,具体复习会根据今年新大纲,编写重难点知识讲义,请一定要根据基础阶段的复习安排把参考书的知识点进行逐一突破。

       (二)历年真题学习计划:

时间阶段

复习

资料

周次

建议学习时间

学习内容

备注

10月1日

—11月30日

共9周

历年真题

第1周

3-5小时/套题

做07年真题

本次浏览真题,不一定都要会做,但要弄清每一道题属于书中的哪一章、哪个知识点。通过做真题要了解考试形式、考试重点、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

第2周

3-5小时/套题

做08年真题

第3周

...

...

...

第9周

3-5小时/套题

整理真题答案

整理所有真题的答案。真题答案一定要完整。整理过程中,每道真题,尤其是比较复杂的计算/分析题目不能少于三遍。

 


(三)配套习题集巩固计划:强化阶段一定要多做习题并进行思考,把习题考查的知识点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形成答题的思路和总结出答题的规律。
        注:9-10月     研究生开始网上报名,谨慎填报志愿,牢记自己的报名信息。
        11.10-11.14  研究生考试报名确认工作开始,考生到指定的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缴费并照相。

 

      第三阶段:冲刺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

        1)学习目标:参考书回归;历年真题回归;专业课比较回归;模拟考场测试。四管齐下,把前面复习的知识点逐一消化和提升。

        2)学习任务: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分析真题的出题思路,做专业课模拟试题。

        3)详细备考方案

        一、阶段目标 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分析真题的出题思路,做专业课模拟试题。
        二、具体复习安排:参考书回归;历年真题回归;专业课比较回归;模拟考场测试。四管齐下,把前面复习的知识点逐一消化和提升。

 

        七、心理准备:

       一定要有吃苦的勇气和准备,要几个月如一日地看书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很容易迷茫、懈怠和没有信心,这时候一定要坚持,要和别人做做交流,千万别钻牛角尖,一定要学会坚持,成就竹子的也就那么几节,成就一个人的也就那么几件事。.即便最后失败,也要学会对自己说!!“吾尽其志而力不达,无悔矣!” 我对你的要求只有三点:

       1、坚决果断,早做决定,决定了就全身心投入。
       2、一定要有计划,一定尊重你自己定的计划。
       3、跟时间赛跑。多一点快的意识,少一点拖拉和完美主义。考研说到底就是应试,总共就几个月时间,不要心存打好基础、厚积薄发的幻想,直接抓住要害,就可能成功。
       这三点看上去容易,但真正做好很难,但是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一定能做到最好。

       总结上面的复习步骤,简单说,无非三步:
       1、看教材,熟悉内容(最迟暑假完成)
       2、整理重要资料(最迟十月完成)
       3、背诵(十月左右开始)

       以上三步做的好的同学,专业课上120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是你考上以及能否上公费的重要保证)。当然,这也相当程度归功于自己的努力,毕竟最后能否成功,还要看自己。



公共课比较好的复习参考书 :

《考研真相》(考研1号英语真题) 针对英语基础一般的同学编著,突出表现在词汇的系统注释和长难句的图示解析,超级实用。

《英语考试大纲解析》(教育司) 要精细的阅读其要求和样题,最后可以阅读范文

 

《写作160篇》是目前考研英语写作里话题最全最广的写作书,2011年再度命中作文题,这也是它连续六年命中作文题最主要的原因。

 

《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新东方俞敏洪

 

《阅读基础90篇》王建华 张磊   第一本专为适合英语水平低于49分者编著的阅读书 90篇贯通大纲词汇+长难句系统解析             

《政治考试大纲解析》(教育司)

《任汝芬政治高分复习指导书》 全


(责任编辑:网站建设)
考研建筑设计题怎么复习,我没学过设计相关文章
上一篇:奇怪!我手机QQ以前可以看视频聊天,现在怎么不可以了 下一篇:英语六级没过啊。怎么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