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建设 > 网页设计 > 建站经验 >

从社区顺势而为转型到微博

时间:2013-03-02 03:5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标签:从社区顺势而为转型到微博 社区(9)起来(5)顺势(1)转型(2)微博(7)而为(1)奥运(1)回忆(1)当时(1)抉择(5)
回忆起来,当时抉择奥运期间试验是我最大的失误。过错的时机导致项目过早夭折。但如果不趁此题材之利,恐怕更没机会进行试验。我讲自己这两段社区阅历是想阐明,仅仅有用户需求并不代表你就能借势,你的市场时机、资源背景、管理考察、团队实力,统统都是决
从社区顺势而为转型到微博》文章地址:http://www.tfxk.com/wangyesheji/jianzhanjingyan/030233K52013.htm

  回忆起来,当时抉择奥运期间试验是我最大的失误。过错的时机导致项目过早夭折。但如果不趁此题材之利,恐怕更没机会进行试验。我讲自己这两段社区阅历是想阐明,仅仅有用户需求并不代表你就能“借势”,你的市场时机、资源背景、管理考察、团队实力,统统都是决定成与败的“势”。顺则昌,逆则亡。

  04年底,我在福州受人之托创业,拉了笔风险投资开小公司搞正当外挂“简单游”,用按键精灵的技巧(因此合法)。一开端有个竞争对手叫“EZQ”,台湾人开办,我和他起初都采取推广开发平台、招募脚本作者的众包模式,但很快发明征集到的脚实质量太差。这时我比他先回身,赶快地招了一批程序员进来,自己写脚本,最高时做到每天7位数的应用人次,每个月7位数的下载量;而EZQ的动作太僵直,死守这个“实践完善”的众包模式,垮了,和蒋委员长一起退守宝岛。

  过去几个月,我常说,项目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地利是用户需求与市场机会,地利是公司供给的资源背景与管理支撑,人和是每一个核心岗位上都有渎职又得力的人。三者俱备,事已半成。

  详细到经手的每一个项目,值不值得做,好做不好做,该怎么做,如何判断“势”在何处呢?饱经沧桑的郭校长可以告知你一个真谛:控制充分的信息是独一靠谱的思维方式。大到了解市场与用户,小到了解你自己的用户群与团队特点,了解越多,瞎搞越少。

  再说说美空,算是2008年的一个产品亮点。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带着相册走美空模式?我叹口吻,你知道美空的老板马月吗?曾经做过两年男模,据说还拿过奖,后来转型网站设计,常为名模设计个人网站。人脉资源的优势使美空能顺利衔接模特与经纪公司,快速实现良性轮回;设计背景又带来自成一家的潮视觉风格,简练明丽的产品与美女艳照完美融会。如果我随着玩美空模式(先无论政审风险),我去哪里找模特,去哪里找经济公司,去哪里找善于这种潮作风的视觉设计师?三者缺其一,这模式就玩不转,『同时凑齐』这三者又谈何容易。

  最近,我又把这道理换了个说法,叫做“成功需要资源与模式的完美结合”。资源包含推广、团队、以及其余一些独到的背景优势;模式则指的是产品架构、运营策略与治理系统。顺势而为也可以理解为“顺着自己的优势去建立经营模式”,根据对市场情形的懂得,基于“背景资源最大化”去树立经营模式,就算没有大成功,至少也不会太失败。

  举两个例子。

  雷军7月开微博,讲了四个字“顺势而为”,字字珠玑,仰天长叹。

  直到06年,公司经营碰到了瓶颈,我认为距离任业愿景太远,辞掉总经理的职务参加门户。没想到这个瓶颈被继任的陈总(^_^)给冲破了。当时简单游已经有了些名气与流量,不像起家那时一穷二白,既然资源环境今非昔比,他重新启动了拖垮EZQ的众包模式,征集作者撰写脚本,平台提供销售分成,经营又上一个台阶。正所谓南橘北枳是也。

  此乃大势。

  他又问,那假如咱们大搞“晒单”,你感到行不行?

  这四个问题,天底下能回答好的人很少。这很畸形,成功者原来就少,又不是养殖场的鸡,看几本讲成功学的书就能够量产。我所见太多人一头脑雾水,兴冲冲跑去上某个项目,犹如昔日的自己。等到在挫折中成长起来,知道什么事做得什么做不得,反而更觉惊慌,由于做得的事情太少,做不得的太多。自己能转变的事情太少,不得不忍受的太多。坐而论势,腹中干枯。

  我一听,一拍大腿,说这社区不火都难。天天多少十万店家泡在淘宝上面,没生意上门的时候未免寂寞,很容易聚在一起聊聊怎么做好交易。而买家吃了亏上了当,得找个发泄的处所,论坛投诉是一个急促的去处。最好的内容则来自行业版面,利益驱动下,不愁没有店家发表好贴,进步全部社区的内容吸引力。依照这个版面定位,不需要如许高超的运营手腕,多么宏大的人力投入,社区就能红红火火地拉起来。

  其实,图片交易业务也是同样的道理。常常有人劝我去搞原创相片的交易平台,我反诘道,谁是买家,从百度热力图看用户浏览习惯,谁是卖家?他们也讲不出来,只重复讲,市场很大,市场很大呀。好吧,我不去争辩这个市场够不够大,但公司资源并不能辅助我倏地笼络足够多的买家(销售品牌趋近于零),我也不认为现有用户群笼罩了足够多高水准的卖家(目标用户极其疏散),既然全无背景优势,为什么我要凭空做这个事情?仅仅是因为“市场很大”还是我“雄心万丈”?又或者在你们的空想中,门户无所不能所向无敌……安啦,洗洗睡啦。

  我离开后做得比较好的版面,据说还有一个“理财”。按说我们的用户群讨论不起来理财这么专业的话题啊,对头!火爆的话题是晒工资单,晒低消费,岂不口味相投,微微一推就能热气腾腾。

  最近半年不停有人问我,大爷能搞到钱,但这个市场上到底有什么机遇值得干一票,这个意思也就是问市场的大势在哪里。答:泛媒体化的微博是大势,但你我都没机会。从有得玩的慷慨向来讲,一是本地化电子商务,从多层面来阐述网页设计的专业性,二是垂直电子商务,三是移动互联网。比现在年热门的团购网站,就暗合了“本地化电子商务”的大潮。以前干这事儿非得本地社区不可,当初节俭了从呱呱落地到领证结婚的漫长的几十年进程,直接许可你合法做爱。怎可能不英勇精进。

  我又说,如果视频网站一定要搞社区,只能从用户群落成熟,话题更新快的几类版面入手,如日剧、韩剧、美剧、热门动漫等等。但这和正版大环境抵触,没法声势浩大地推。不给推广资源,社区死得更快。

  与此同时,独破相册的用户与摄影社区用户的重合度很低,品牌联动亦弱,数据已教训证过了,不争了。以相册为基本来运营摄影分享业务,即使不算错,也占不到多少天时之便,如果非得找一个更合适的结合体,那其实是博客。

  2、奥运事大,不敢冒险,因此采用了奥运论坛与易吧并行的方法。有限的推广和运营资源被分流,从四个方面谈谈Web标准的价值所在,分给试验产品的确定是不够力的资源——有惊喜诚然好,砸了也不肉痛。于是缺乏稳固有效的推广位和强有力的运营,更缺乏上线后的快捷调剂优化,贴吧印象只是简单的跟帖论坛版,全无品牌辨认性,当然达不到底本“持续性讨论引导”的目标,反而被强势跟帖挤压。

  这个道理说穿了很简略,在我接手前,论坛的用户群以中低真个草根网民为主(历史渊源就不讲了),什么版面最热呢?不言而喻是社会话题、时政话题、感情话题这些,我们的主流用户爱好凑集跟探讨的版面。顺着这批用户的口味做,领导他们进行一些热烈又不太初级的讨论,会比拟容易发展起来——但方向又不合乎频道好处。

  比方百度的孙云丰(Google事件中一战成名的那位),前日写了篇日志讲,他对人对名目的断定尺度基础上是四个问题:“这个产品要提供应用户的中心价值是什么?其次的问题是:要到达这个目标,须要解决哪些要害的问题?接下来的问题是:别人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后的问题是:你盘算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唉,人常讥笑丁老板保守,但换个角度看,这种守旧其实是在谨严地判断市场风向。一旦找到大势所趋,适合门户投入,又能建立竞争壁垒的项目,也会不惜所有地投入。他的风格未必是对的,也未必错。只是躲避风险的个人风格罢了。别说我们公司这四年来大大小小的项目成功率不足1%,其他门户岂非就能超过2%?市场上每年发起的新项目没1000也有500,每年的成功者可有五指之数?

  所以我在三个月前看到雷军“顺势而为”这四个字时,悲从心来。进公司做了四年总监,间隔自己的职业幻想还很远。想找个成功的内部模范学习一下吧,这四年来除了博客之外,我也没发现公司哪个项目能算得上“成功”。博客为什么能搞上去?除了当年颇有产品特点之外,更主要的是遇上了06-08年全民开博的顶峰。那年头最时兴的事情就是开博客,群情汹涌,再加上老板全力推进,借助公司的品牌与流量,不错的产品天然能欣欣向荣。日子往后,博客泛媒体化的发展导致新浪一家独大,而空间化的分支门路又被社交网站狙击,步子渐行渐慢。

Tag:社区   微博   社区   微博   --> [网站建设之]从社区顺势而为转型到微博

  这回我有点迟疑。我猜啊,目前的定位下,核心用户主要是店家,而晒单依附的是社群化的买家。淘宝的买家根本上不成群落,地区群搞不起来,消费主题群的运营投入和时间破费又太大,但分开社群关联就很难促成有品质的晒单行动。你们之前的做法是顺势而为,事半功倍;晒单的主意却是强攻山头,有很大的挑衅。对“拥抱变更”的阿里系来说,难以疾速成绩的长久战在政治上危险太大。

  敏感话题就此中断,又谈起别的社区,从博客的角度看网站内容的原创。他以前在视频网站做过社区,我问,容不容易做?答,容易个屁,根本做不起来。我哈哈大笑,说用户来看完视频就走了,有话直接在视频下面评论(实在评论也未几),又有多少感叹非得去论坛交流呢?大佬只看到社区的用户黏性与内容收益,却不论不顾自家的用户有不社区交换的需要,霸王硬上弓。终局可想而知。

  然而电子商务这种货色,症结是商务这一端,是对线下资源的把持,对销售市场的懂得。所以你如果没相干资源,徒具脑筋与野心,还是别乱碰的比较好。至于挪动互联网嘛,我的信念来自Android低端手机在将来几年的遍及,对这块感兴致但不太懂,不乱点评也罢。

  易吧的发动,是基于我对新闻跟帖用户的需要判断,我以为对于连续性报道的热点新闻(好比方舟子遇袭),用户有持续性讨论的需求,但现有环境只容许他们以新闻跟帖的情势进行碎片化交流,不深刻,不连贯,因而想针对少数热门新闻,严密联合消息页与频道页,设置若干个“主题新闻贴吧”进行引诱。借着奥运题材,刚好能搞到一点开发资源,谋划加开发花了一个多月,试验成功则全频道推广。

  我去年短暂地带过公司的论坛经营,刚接手两三个月,刚找到主编把论坛部分给建起来,策略与打算也定了下来,很快部门北迁,我的工作也有变革。最近跟同寅话旧谈到此事,我说,即便利时我不调岗,也是注定会失败的。回想那时的规划,一半是对的,另一半则是被环境压力扭曲了的,但手头上的资源太少时光太紧,如果不能集中精神做准确的事情,坏腿必定会拖逝世好腿。

  良多时候你焦急做点事情出来,骗自己,哄自己,说这些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推广力度是可以增添的/团队是可以成长的/人才是可以招到的/公共部门是可以依附的/就连用户习惯都是可以被教导的,然后霸王硬上弓。还有更多的时候,你连顺势还是逆势都看不出来,无邪又欢喜地霸王硬上弓。为什么这个行业的项目成功率不到1%?就是因为霸王硬上弓的人太多,而理解(或机缘偶合)顺势而为的人太少。讲什么“顺着自己的优势去建立经营模式”,压根就是顺着自己的两厢情愿去建立经营模式。

  频道想要什么呢?当然是高品德的内容产出,高水准的作者,巴不得把现有的论坛用户换一批专业又高端的新血进来。然而社区大换血在互联网上简直没有过胜利先例。劣币会驱赶良币,低端用户会驱逐高端用户,引入新用户群的难度远高于从新做一个簇新的社区。

  1、我对实验环境的判定有误,奥运会他妈的就没什么话题性,一面倒的啦啦队,缺少话题炒作必需的负面情感与争议。当时只有男足那个吧火了几天(骂了几天),别的吧是一面倒的加油欢呼,根本讨论不起来,全无内容价值。

  与博客的配合正在进行中,不便多讲。兴许走到这一步,才算是真正濒临了“势&rdquo,从几个文学网站谈文学网站的建设;,但也还有明知而无力的欠缺。回顾从前,需求判断/团队配置/用户基础/推广效力皆不到位,既然资源优势极小而阻力又大,起初就不该逆行干这票买卖。靠的完整是蛮劲——美其名曰为“意志刚强”,其实就是盲目的死撑,从优化和营销的角度如何诊断网站

  对比寰球最大的摄影产品Flickr,人也没自己搞图片交易,而是外包给了全球最大的创用意片销售商Getty Images。术业有专攻嘛。对于先有鸡仍是先有蛋的老问题,成功哲学往往是这么答复:最好你又有鸡又有蛋,而后再去孵化更多的鸡蛋……

  或者换一种大家比较能接收的说法:最好在你已有的资源优势基础上去建立产品模式,而不要总想着靠聪慧才智去空手套白狼。

  在管理论坛运营之前,奥运会期间,那时我还在带产品部,曾经主持过一个短命的项目“易吧”。你们谁都没据说过吧,没听过就对了,还没正式推出就夭折了。它在论坛代码的基础上开发,奥运会期间做了一期试验,效果不行,项目给撤了。

  这个初始动机,直到现在我仍认为是有价值的,但验证下来后果不行,当前也没机会再提这茬。失败的起因有二:

  国庆前,与在淘宝社区工作的同行吃饭闲聊。我对淘宝怎样做论坛始终有点不解,向其探听版面如何分类,答,热门版面主要分三类。

  聊完回家一查Alexa,优酷看吧占全站流量仅0.2%,随意点开几个版都是僵尸贴居多;土豆亦如是。虽然运营上使的全是饮鸩止渴的低级手段(KPI驱动嘛),分版也主观僵硬得很,但用户自然需求的缺乏才是致命伤——就算不必茅招吧,得有多强的团队,花多少时间使多大劲才干把视频网站的社区搞起来啊。

  他冷笑一声说,对头!

  话说到这里,惆怅万分。有时候我们不懂趁势的情理,有时候却基本无势可顺,从主流网站看传统企业做B2C需掌握要点。这二者之间的差别在于,不同的职业目的需要借助不同的“势”。仅仅想升职加薪年入六位数?那轻易,在哪里都不难做到,从不同层次与角度去捕获目标用户。想做点什么了不起的事件?嘿,天底下哪里来这么多了不起的事情,大局部环境的上风未必多,短板未必少……倒是野心难以克制,贪功冒进,逆水行舟的人如过江之鲫。事先未尝不晓得此路曲折,只是大道难觅,又见不得本人庸庸碌碌。

  顺势和逆势,差距就有这么大。对大平台来说,自家的用户已经有了某些茂盛的需求,你去顺着它满意它,那是层峦叠嶂的酣畅啊。反过来,人家压根没指望在你这里做这个做那个,你非要勾着他来玩,做作如高原行军半死不活。

  第一类,店家交流经营之道;第二类,买家的交流与维权;第三类是行业版面,依据消费行业来分版,重要由店家发表花费生涯攻略,为自己的店铺吸惹人气,其中不乏精品。

  惨,一寸经验一寸血。拿我带了多年的摄影项目来说吧。第一年整个策划开发运营团队仅2人,第二年加到了6人,但程序员只得2枚,任何设法都进展迟缓。直到三年半——没错,是三年半之后,开发人力基本解决了,这时也与相册合并了,看起来局势大好……错!因为解决了一些积存的老问题,才发现真正的问题在哪里,从PR值到TR值 由外到内的谷歌权重。摄影社区更适合空间模式,而不是我采用的展区模式,换句话说,我这么长时间所做的事情都是不契合市场需求的,至少不吻合现阶段市场需求。固然也是出于开发资源紧缺的“情非得已”,但念头如何丝绝不影响成果优劣。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我必须服务于频道需求,而论坛部门初建,人才匮乏,根本不可能两线作战(服务现有用户与服务频道需求),何况后者还是一场必败的战斗。终极要不是我被频道需求拖死,要不就是我被频道弹劾下野。

  其实许多事情在一开始已经注定了,只是你自己不知道罢了,顺势还是逆势,一开始就决议了项目的曲线,从3D泰坦尼克号热映浅析关键取流量选择策略。用户的定位是否正确?需求剖析是否正确?进入时机是否适当?资源支持是否充足?产品模式是否能与资源特色完美结合?管理体制是否带来协力而不是阻力?团队核心成员是否齐备又给力?人力部门和人脉关系是否能知足项目扩大的请求?如斯等等。基因的优良与劣等,项目启动个把月后已见分晓。


(责任编辑:网站建设)
从社区顺势而为转型到微博相关文章
上一篇:从百度热力图看用户浏览习惯 下一篇:从网站更新看网站运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