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24日电 敦煌研究院网站22日对外公布消息,著名敦煌学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月21日17时在兰州逝世,享年95岁。
段文杰先生生平
段文杰先生,1917年8月23日生于四川绵阳。1941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科,师从吕凤子、潘天寿、林风眠、陈之佛、李可染、邓白、黎雄才等先生学习中国画。1944年先后观看了张大千、王子云等人在重庆举办的“敦煌壁画临摹展”和“西北风情写生展”,遂产生了到敦煌研究民族绘画艺术传统的意愿。1945年毕业后,几经曲折于1946年9月到达敦煌莫高窟,在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从事敦煌艺术保护、研究工作,任考古组代组长、助理研究员。1950年后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美术组组长、代理所长、副研究员。文革期间遭迫害,1969年下放敦煌农村劳动,1972年回所工作。1980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副所长,1982年4月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任院长,1998年起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段文杰先生曾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还曾担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社科联副主席、甘肃敦煌学学会会长、甘肃省国际传播交流协会名誉理事长等多种社会、学术职务。1986年被聘为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名誉教授,1993年被日本创价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段文杰先生从事敦煌艺术保护、研究工作60余年间,独立或与人合作临摹历代敦煌壁画代表作380余幅,约140余平方米,出版了《心系敦煌五十春——段文杰敦煌壁画临品集》。他勤于思考,敢于探索,成功地复原临摹了具有代表性的《都督夫人礼佛图》,为敦煌壁画的临摹工作开拓了一条新路。他的临本,形象准确,色彩真实,技巧纯熟,代表了敦煌壁画临摹的最高水平,为保存、宣传敦煌艺术做出了显著贡献。他结合自己和同事们长期临摹工作的经验,撰写发表了《谈临摹敦煌壁画的一点体会》、《临摹是一门学问》等论文,把敦煌壁画临摹技术提高到了理论的高度。他先后撰写发表了《形象的历史——谈敦煌壁画的历史价值》、《早期的莫高窟艺术》、《试论敦煌壁画的传神艺术》、《敦煌早期壁画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成就》、《莫高窟唐代艺术中的服饰》等见解独到、造诣较深的论文50余篇,近百万字。先后出版了《敦煌石窟艺术论集》、《段文杰敦煌艺术论文集》等专集,并编撰出版了《中国敦煌壁画全集?初唐卷》、《中国敦煌壁画全集?隋代卷》、《敦煌石窟艺术?榆林窟25窟》等专著,从宏观的角度对各时代敦煌佛教石窟艺术的内容、风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做了系统深入的论述,提出并论证了敦煌艺术是在中国汉晋文化传统的深厚基础上,经大量吸收外来文化艺术营养而形成的中国式的佛教艺术的重要观点,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与好评,成为国际敦煌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和代表性的中国学者之一。
段文杰先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期间,率领全院工作人员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积极引进培养人才,寻求国际合作,使敦煌文物保护工作有了历史性的飞跃,由以往的抢救性修复、维护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预防性的科学保护的新阶段,敦煌研究院培养的人才和取得的成果除了运用于敦煌石窟的保护外,也还在全国其它石窟和遗址的保护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全国文物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主持创办了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刊物《敦煌研究》;主持并与日本合作出版了《中国石窟·敦煌壁画》和《敦煌彩塑》,对敦煌艺术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先后主持举办了1985年、1987年、1990年、1994年四届敦煌学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促进了中国敦煌学的长足进步,为改变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国外的落后局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段文杰先生曾应邀去法国、日本、加拿大、美国、印度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敦煌学术研讨会和敦煌学讲座。曾与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著名画家平山郁夫同台演讲,与日本著名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对谈敦煌艺术,为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段文杰先生对敦煌艺术保护、研究和弘扬事业的卓越贡献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文物局授予“敦煌文物保护研究特殊贡献奖”;2006年,被中国文联授予“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2007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文物局授予“敦煌文物和艺术保护研究终身成就奖”。
段文杰先生一生爱国,追求进步,无论在多么艰难的情况下,都不舍敦煌,不忘学术,展现了一位学者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遗产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把爱国情怀转化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人生实践,把自己毕生心血和精力奉献给了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和弘扬事业;他一生生活俭朴,严于律已,珍惜人才,奖掖后进,为人与为学都是中国学者的典范。段文杰先生的去世,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