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维权百度”利益解码:数字出版现三国攻防战

作者:http://www.sina.com.cn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1-04-07    阅读:513次

  陈汉辞

  作家群体“维权百度”的胜利,未必就意味着数字出版业的黎明即将到来,至少目前看来,这更像是一个尚未开始的数字出版蛋糕瓜分战役的预演。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调查,此次“维权百度”背后,一个涉及到多方利益的数字版权争夺战场已初现雏形,而民营出版商、国有出版集团以及新型网站出版商亦有“三足鼎立”之势。

  A

  民营出版商

  ——为未来格局而战

  “必须彻底改变目前百度文库的侵权盗版模式”、“我们还有更大规模维权行动和武器”;“如果这次谈判破裂,韩寒在《纽约时报》即将开设的专栏的第一篇文章将会是《中国首富李彦宏》”……

  ——民营出版商沈浩波

  “这是一场长期的战斗,我们将不惜时间与精力!”说此话时, 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总裁沈浩波已连续作战近一个月(两周的准备与两周的实战),接受媒体采访达40多家。

  在这位民营出版商看来,与 “百度文库”之间的“版权之争”的战斗必须去“打”,而在战斗中,这位曾经的愤怒诗人显露更多的是“军事家”的谋略,因为这并非只为“短期利益”而战,更是为“未来格局”而战。

  惶恐于数字出版

  以一般的逻辑性分析,当前业态下,“百度文库”的侵权商业模式伤害最大的群体是“权利人”,与“权利人”站在一起,并冲锋在前的,则是貌似最应该“坐山观虎斗”的民营出版商们。

  这并非是一种偶然。

  作为一直在残酷市场竞争中摸爬滚打的民营出版商,对于数字出版给传统出版市场带来的微妙变化,自然最为警惕。虽然他们在国内出版界拥有自主出版作品版权最多,且基本都是畅销书的地位,但是飞速发展的数字出版,仍让他们对未来竞争格局的惶恐和担忧不断升级。

  数据和资料显示,经过十数年的发展,数字出版已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大陆”。据统计,单是数字出版中的硬件电子阅读器,其在2009年出货量便达382万台,2010年则翻了一倍多,多达 910万台。

  国内企业亦纷纷进入电子阅读器生产领域,形成了硬件制造商、技术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共同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2010年上半年中国电子阅读器的出货量占全球总量21.4%,仅次于美国。

  也是在短短三年,沈浩波曾经友好的合作伙伴,新浪原副总编辑侯小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在2008年成为盛大文学的CEO,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盛大文学则通过各种方式大肆扩张,并试图打通自己的产业链。

  除此之外,百度在2009年推出“百度文库”,中国移动推出手机阅读基地,中国电信则建立了天翼数字阅读基地等等,这无不宣布一个可怕的信号——纸质书的未来是黑暗的。

  这一“暗示”在2009年达到 “高潮”。这一年,不仅国内一些大的民营书店相继宣布倒闭,在美国,67岁高龄的《读者文摘》对其美国业务申请破产保护,今年,美国第二大连锁书店运营商Borders申请破产保护。

  地球另一端发生的事件,不仅是美国传统出版产业链条上的整体动荡,更是对国内出版商发出的警告,如果不去改变,等待的一定是死亡。

  沈浩波的未来格局版图

  对于大多数出版人而言,贴近市场寻找最有出版价值的“内容”,网络是寻找渠道之一。

  对于沈浩波亦是如此,2006年“五一”假期,听说天涯历史论坛上有一个热帖,叫《明朝那些事儿》,他心里一动,回家上网一看,作者的文笔很随和直接,适合大众阅读。文章连载在小论坛里,两个月时间点击率就已经超过100万。沈浩波毫不犹豫地飞往广州找作者“当年明月”。

  事实上,当时已有七八家出版机构联系“当年明月”,但是沈是第一个飞过去面见他的人。

  《明朝那些事儿》系列,已经累计销售1000多万册、100多万套。

  2009年,磨铁出了700本书,超过5个亿的码洋(图书定价的总额),几乎以绝对优势霸占了所有类别的畅销书榜单。磨铁占到了大众出版1.03%的份额。

  此时,沈浩波要做的是“如何把产品研发得更好,把管理提升,把销售通路优化,把整个产业链打通”。

  沈浩波认为这个行业的分工需要更细腻。

  对于盛大文学的模式,沈浩波并不认可,因为它不能保障合作方的利益,全产业链下,盛大文学的子公司和磨铁等传统出版商是非常明确的竞争对手。虽然盛大文学想要和传统出版商合作,但是传统出版商不认同这样的合作模式。

  对于未来的格局,沈浩波有着自己的定位,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即便与百度文库的某一阶段战斗结束,他转身还是要花99.9%的精力做传统出版,因为做真正的“大的内容提供商”,民营出版商还需要走更多路,不仅仅是版权的保护。

  沈浩波希望在2012年底前,公司的出版物可以占到大众出版5%的市场份额。5年之内接近5倍的增长。

  B

  国有出版集团

  ——“纠结”?

  “不变的结局是一时半会死不了,但活着也难受,变总比不变好,但通不通就不知道了。”……

  ——某国有出版集团负责人

  有意思的是,在此次“出版商、权利人与百度文库”之战中,国有出版集团却群体“失语”,尽管他们有明确的态度,即“百度做法是侵权的”。

  这让很多出版界人士感到诧异。“在谈判之初,这也是百度显得过于强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试想一下,如果是中国最大的出版集团与百度之间有矛盾,百度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钻法律的空子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出版界人士说。

  这种“集体沉默”不免让人们发出疑问,面对数字化,国有出版集团难道没有感受到惶恐吗?

  “数字化”成为 “核心业务”

  答案是否定的。这从一些大的出版集团的上市蓝图规划中就可嗅到他们对数字出版的“青睐”,数字化已成为重要业务板块。

  目前,全国10万多家国有印刷复制单位、3000多家国有新华书店全部转企改制;581家图书出版单位中,除少数拟保留公益性和军队系统的出版单位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地方、高校出版社都已转企改制;已有1251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和注册为企业法人。在这个基础上,还有100多家报刊集团和出版传媒企业集团组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目标,未来3到5年内,国内要培育出六七家资产、销售双超百亿元的大型出版传媒企业,而要坐拥这样“双百亿”的出版集团,无论改制还是上市,数字化都是一道必须逾越的“坎儿”。

  “没有一家出版社是为被‘收购’或者‘苟延残喘’而改制,他们的方向几乎都是一致的,上市,或者以上市为手段,但其中,最能吸引投资者的则是数字化的建设以及发展思路。”运作文化企业上市的知名律师胡政生告诉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曾看过一家国有出版集团的上市融资计划书,其中,数字业务的规划发展是核心业务,占到38%。

  “出版产业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大家都会很谨慎,作为投资者而言,最为关心的还是其盈利模式,在数字化时期,传统的图书出版业务模式不占优势,并不吸引投资者,这从上市的传媒企业可以看得到。”文化产业领域的一位国际风投表示。

  “单就出版企业上市,尤其是一些大的企业而言,因为市场占有率的稳定,他们本身很无奈,并不是很情愿上市,但在出版业改革的整体环境压力之下,出版集团必须寻求上市,并找到一种好的模式。”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数字化俨然成为最好的一种方向或者“噱头”。

  背后的纠结

  但多家已改制完的出版社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选择数字化是一种无奈的纠结。

  他们的“纠结”来自两组数据,一是传统出版近3年的情况,图书出版整体上是增长的,其中,前年图书的品种增长了10%,图书的定价总金额增长了5.68%,印张书也增长了0.78%,只有总印数略微下降了0.36%。

  二是2009年中国数字出版业总值达795亿元人民币,首度超越传统书刊出版物的生产总值。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业总产值有望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不变的结局是一时半会死不了,但活着也难受,变总比不变好,但通不通就不知道了。”一位出版集团的负责人表示。

  即便如此,在整体背景下,从2008年开始,一些大型出版集团仍然开始运作数字化出版业务。

  2008年,广东省出版集团成立了“广东省出版集团新媒体出版中心”,重庆出版集团、山西出版集团等也都在数字出版方面进行了许多投入和探索。

  中国出版集团在2008年5月,投资1000万元组建了“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提升传统出版产业,促进传统出版业与数字化、网络化出版相结合的重要步骤。

  2009年,中国出版集团完成了对“中国数字出版网——大佳中文网”的立项,去年中国出版集团更是推出自己的阅读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数字化出版则起步更早,并先后在十多个方面进行过商业模式的探索。

  “对拥有优质内容资源的传统图书出版集团而言,要占有这样的市场,除了与平台进行合作外,更大的出版集团选择自己搭建平台,探索成型的盈利模式,吸引大量的资本进入。”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首席顾问程三国表示。

  “未来也许我们不做这个平台,这样的技术手段也可以出售,我们在数字产业中一定会选择最适合我们做的。”一位出版集团负责人表示。

  C

  新型网站出版商

  ——另一种“沉默”

  “我们拥有强大的技术团队、多元的渠道等很多优势,我们正在构建一个恢弘的想象力世界,将以这些丰富的内容为核心,打造中国最大的全版权运营基地。”

  ——盛大文学CEO侯小强

  盛大文学的百度恩怨

  当然,此次“沉默”的还有作为新型网站出版商代表的盛大文学CEO侯小强, “现在该说的已说了,该做的已经做了,未来怎么样,我们视情况而定。”

  侯小强曾在2009年、2010年两次就以旗下网站签约作家、作者版税收入被百度侵害等七大理由向百度提起诉讼,如果追溯权利人大规模与百度展开“版权之战”的渊源,侯小强应该算是“鼻祖”。

  盛大文学以2004年收购起点中文网为基础组建,至今,盛大文学运营的原创网站包括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网、言情小说吧、晋江文学城、榕树下、小说阅读网、潇湘书院七大原创文学网站以及天方听书网和悦读网。

  盛大文学拿下小说阅读网时,业内人士当时估计,盛大文学已拥有35万部以上的原创小说版权,并签有中国最有商业价值的近万名作家的全部版权,拿下了中国网络原创文学近90%的市场份额。2010年12月开卷数据显示:盛大文学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出版公司。

  不过,这样的“头衔”并没有给盛大文学带来经济上的收益,这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虽然侯小强对此不给予正面的回应,但他表示:“数字出版还是初级阶段,数字版权的收益还是有限的。”

  至于背后的原因,百度的免费下载不能不说。

  2009年,侯小强终于拿起了法律武器,盛大文学向百度提起诉讼,分别为百度侵害了盛大文学签约作者的版税收入导致盛大文学重点作品被盗链、盗用现象严重,百度操纵排行榜,无故屏蔽盛大文学小说进入热点搜索排行等七项理由。

  侯小强当时称:“百度纵容盗版不但给盛大文学每年带来超过十亿元的损失,而结果,甚至盛大文学给百度支付广告费的情况下,百度还屏蔽盛大文学旗下起点中文网等内容。”

  2010年3月,侯小强在新浪微博中透露,盛大文学起诉百度侵权一案已由上海市卢湾区法院正式立案,这是自2009年12月盛大文学宣布将起诉百度后的首次关键进展。

  “云中书城”映射的商机

  今天,对于彼此间的恩怨似乎没有太多人关注,但据记者了解,在“6位出版商版权人与百度谈判”之后,百度一位负责人曾致电侯小强,侯小强表示,应该及时删除已有盗版文学作品。在3月26日百度的说明中,该“意见”被“采纳”。

  2011年2月,盛大文学宣布“云中书城”正式独立运营,盛大文学作为运营主体平台,全方位开放。为消费者提供包括数字图书、网络文学、数字报刊等数字商品。

  据侯小强透露,盛大文学的这一平台,已经出现在了Android手机上,“iPad和iPhone马上会上线。”侯小强说。

  无疑,作为新型网站出版商的盛大文学,更显得棋高一招。相比于它要构建一个几乎可以囊括所有数字出版物,以及终端设备平台的野心,民营出版商只不过是想对数字版权维权,而国有出版集团也仅仅是“纠结”了一下。

  按照盛大文学“云中书城”的接入模式,盛大文学未来运营的更像是另一个“淘宝”,以“店中店”的形式来解决数字版权问题——其他拥有内容的出版社与盛大旗下的起点中文网一样,皆作为一家提供内容的商店,由店家拥有品牌自主定价权。

  这即意味着,一旦未来数字出版进一步产业化,那么,不论是传统出版商,还是内容提供商,乃至硬件制造商,都绕不开一个核,这便是“云中书城”。

  那么,未来的数字出版业蛋糕又会有多大?据《经济日报》报道,2009年中国数字出版业总值已达795亿元人民币,首度超越传统书报刊出版物的生产总值。另有分析认为,尚未公布的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业总产值有望超过1000亿元。

  “我们拥有强大的技术团队、多元的渠道等很多优势,我们正在构建一个恢弘的想象力世界,将以这些丰富的内容为核心,打造中国最大的全版权运营基地。”侯小强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