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河南将提升洛阳区域副中心地位

作者:http://www.sina.com.cn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发布时间:2011-01-28    阅读:534次

  核心提示

  中原经济区正式纳入国家规划的消息传出后,中原大地一片欢腾。那么,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中原经济区这步“棋”该如何走?

  提升洛阳区域副中心的地位,多项政策将优先倾斜中原经济区,2020年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昨日,记者第一时间从省政府拿到《规划》全本,摘取与咱老百姓休戚相关的“精髓”,以飨读者。

  □记者 田园 张渝 实习生 祝凤岚

  前景规划

  2020年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

  主体功能区为我们描画了美好的前景,那么,这个目标将在什么时候实现?《规划》介绍,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

  《规划》中说,我国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面积有180余万平方公里,但扣除必须保护的耕地和已有建设用地,今后可用于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及其他方面建设的面积只有28万平方公里左右,约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较少,决定了我国必须走空间节约集约的发展道路。

  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有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开发区域包括中原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成渝地区、关中-天水地区等18个地区;限制开发区域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前者有东北平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和汾渭平原等主产区,后者包括大小兴安岭森林、长白山森林等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包括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国家地质公园等地区。

  具体策略

  提升洛阳区域副中心的地位

  我们该建设一个怎样的中原经济区?如何才能充分考虑到各个城市之间的发展现状?如何才能统筹发展?我省曾就这些问题邀请众多国家级经济学家出谋划策,各级部门也曾多次召开会议,集思广益。

  在国家划定的发展大盘中,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指引方向,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经济水平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具体内容为:

  1.完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以郑州为中心,以郑汴(郑州、开封)一体化区域为核心层,以“半小时经济圈”城市为紧密层,以“一小时交通圈”城市为辐射层的“一极两圈三层”的空间开发格局。

  2.强化郑州的先进制造、科技教育、商贸物流和金融服务功能,重点建设郑汴新区,推进郑汴一体化,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3.提升洛阳区域副中心的地位,重点建设洛阳新区。壮大许昌、新乡、焦作、平顶山等重要节点城市的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促进城市功能互补。

  4.建设郑汴洛(郑州、开封、洛阳)工业走廊和沿京广、南太行、伏牛东产业带,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与功能互补,共同构建中原城市群产业集聚区。

  5.加强粮油等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现代化农产品物流枢纽。

  6.依托黄河标准化堤防和黄河滩区,加强黄河生态保护,搞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绿化,推进平原地区和沙化地区的土地治理,构建横跨东西的黄河滩区生态涵养带和纵贯南北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

  利好消息

  多项政策优先倾斜中原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级战略,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地区,对于我们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国家将给予哪些政策倾斜?在《规划》里,记者看到了不少“放宽”、“优先”这样的词语。

  民间资本投资领域放宽

  对于中原经济区等重点开发区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此外,要积极利用金融手段引导民间投资,引导商业银行按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区域信贷投向,鼓励向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项目提供贷款,严格限制向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项目提供贷款。

  重大产业优先布局

  《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明确不同主体功能区鼓励、限制和禁止的产业。

  重大制造业项目原则上应布局在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并区分情况优先在中西部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布局;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市场允许的情况下,依托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资源加工业项目,优先在中西部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布局。

  改革户籍管理制度

  《规划》提到,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要实施积极的人口迁入政策,加强人口集聚和吸纳能力建设,放宽户口迁移限制,鼓励外来人口迁入和定居,将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流动人口逐步实现本地化,并引导区域内人口均衡分布,防止人口向特大城市中心区过度集聚。

  此外,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统一城乡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将公共服务领域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与现行户口性质相剥离。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鼓励城市化地区将流动人口纳入居住地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体系,切实保障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同等的权益。

  政策展望

  各主体功能区将开征不同的环境税

  《规划》提出,重点开发区域要结合环境容量,实行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较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要合理控制排污许可证的增发,积极推进排污权制度改革,制定合理的排污权有偿取得价格,鼓励新建项目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得排污权。

  此外,要研究开征适用于各类主体功能区的环境税。积极推行绿色信贷,通过在金融信贷领域建立环境准入门槛,对限制类和淘汰类新建项目不提供信贷支持,对淘汰类项目停止新增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从而实现在源头上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无序发展和盲目扩张的投资冲动。

  新闻背景

  为啥要划分主体功能区

  昨天本报的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很多读者在庆祝中原经济区加入“国家队”的同时,心中都有一个小疑问——为啥要划分出这些不同功能的主体功能区?

  对此,《规划》有详细“解释”:首先,一定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主体功能。从提供产品的角度划分,或者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或者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或者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

  其次,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的理念,不同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不同,因而集聚人口和经济的规模不同。在某些地区,人口和经济的过度集聚以及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会给资源环境、交通等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因此,必须根据资源环境中的“短板”因素确定可承载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以及适宜的产业结构。

  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这四类区域,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以是否适宜或如何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为基准划分的。

  《规划》指出,把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确定为优化开发区域,就是要促进这类人口密集、开发强度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区域,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移。把中西部地区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域确定为重点开发区域,是为了引导生产要素向这类区域集中,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经济发展。

回到顶部